2025年溫布爾登的午后,當維克梅耶爾俯身輕撫溫網草地球場的瞬間,看臺上響起了持久不息的掌聲。這位35歲的比利時老將經過三盤激戰不敵新生代球員扎拉祖哈,在職業生涯開始的地方——大滿貫賽場,完成了謝幕演出。她的最后一記反拍小斜線擊球精準壓線,一如19歲初登美網舞臺時的驚鴻一瞥。
維克梅耶爾的網球之路浸透著家庭的奉獻與犧牲。年幼時,9歲的雅尼婭遭遇了人生重創——母親因癌癥離世,這讓她與同樣幼年喪母的海寧有了命運的交集。為了女兒的前途,從事建筑行業的父親做出了驚人決定:關閉在比利時蒸蒸日上的公司,帶著年幼的維克梅耶爾遠赴美國佛羅里達。“父親從未強迫我打球,網球是我自己選擇的快樂。”維克梅耶爾曾如此描述這段旅程。在坦帕市的訓練場上,父親既是教練又是心理支柱,將喪母之痛轉化為球場上的堅韌。父女倆的相依為命,塑造了她標志性的賽場氣質——每一分都伴隨著充滿力量的嘶吼,仿佛在與命運對抗。
憑借1米83的身高優勢,維克梅耶爾構建了一套充滿侵略性的技術體系:正手斜線的暴力進攻與反手小斜線的精準切割,構成她最致命的武器庫;她能夠面對不同對手靈活切換戰術,或耐心周旋等待失誤,或主動強攻壓制對方。此外,專家評價其擁有“海寧般的心理素質”,在2009年美網多次化解賽點危機,展現超越年齡的沉穩。
2009年法拉盛公園見證了她的巔峰綻放。當時排名僅50位的她一路連克強敵:先淘汰法國老將拉扎諾,再連克埃拉尼、科維托娃等好手,以非種子身份殺入四強。那屆美網刮起“比利時旋風”——她與復出的克里斯特爾斯同時躋身半決賽,重現2001年法網比利時雙姝的輝煌。媒體驚嘆:“穩定的底線能力加上超好的心理素質,誰也無法預知她的潛力!”
維克梅耶爾的榮譽簿鐫刻著五座WTA單打冠軍獎杯,其中最閃耀的是2010年奧克蘭精英賽。解禁復出首站她便以黑馬之姿橫掃頭號種子佩內塔,成為賽季首位捧杯的女子選手。同年4月,她的世界排名沖上生涯最高的12位,WTA更將2009年“年度最佳進步球員”獎項授予這位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命運在巔峰時刻投下了陰影:首先2010年罹患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接吻病”),長期疲勞嚴重拖累訓練比賽 ;2009年底因行蹤申報疏漏遭遇禁賽風波,幸得克里斯特爾斯公開聲援:“這會毀掉他們的職業生涯!”最終處罰得以減輕;隨著新生代球員阿扎倫卡、科維托娃的崛起擠壓著她的生存空間,媒體關注逐漸轉移 。盡管2015年澳網重返16強、2016年華盛頓賽單雙打雙冠帶來短暫復蘇,但比利時“第三代球后”的期待終究未能完全實現。
2025年溫網首輪,維克梅耶爾的每一次揮拍都像在重溫職業生涯的片段。當扎拉祖哈的制勝分劃過耳邊,她微笑著走向網前——這一刻沒有眼淚,只有釋然。觀眾席上,已為人母的她與自己的女兒緊緊相擁。
十六年前在法拉盛公園,那個因擊敗中國金花而被中國球迷記住的19歲少女不會想到,自己的職業生涯會如正手斜線球般劃出一道如此曲折的軌跡。當她在華盛頓奪得雙冠后激情倒地時,仿佛又變回那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小海寧”。維克的職業生涯雖然沒有達到比利時雙姝的高度,但她的奮斗歷程同樣值得尊敬。退役后她計劃開設網球學校,新一代比利時球員將在她未竟的夢想中繼續奔跑。(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小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