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多雨。初夏,在一個周三晚上的例行訓練里,李素蘭遇到了暴雨。剛開跑,雨就落下來,而且越來越大。
“好大雨,撤不?”隊友們念叨著,可是沒有一個人離開。44歲的李素蘭,也卯著勁兒,跑完全程。
“蘭子真是熱愛跑步,下雨天呼啦啦干間歇。”當晚和李素蘭一起訓練的朱卿感慨。
今年,在重慶馬拉松跑出2小時30分25秒的朱卿,是中國女子業余最佳全馬成績的保持者。一年多前,朱卿在2023年深圳寶安馬拉松以2小時46分05秒的凈時成績在深圳籍跑者里名列第一,成為深圳馬拉松新一姐。
在朱卿之前,深圳成績最好的女子業余馬拉松跑者是李素蘭。
2009年定居深圳的李素蘭,2012年在上海國際馬拉松跑出3小時9分53秒,達到了馬拉松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成為深圳第一位成功申請國家一級女子運動員的業余跑者。做了媽媽之后,她在2018年咸寧國際溫泉馬拉松破三,在2024年深圳南山半程馬拉松以1:20:45半馬PB,在2025年清遠馬拉松實現全馬PB 2:50:20。
平時全職從事科研工作、又要照顧8歲女兒,李素蘭沒有太多時間放在跑步上。但是,跑步是她不容忽視的日常,是她生活里的加分項,2025年月跑量達到了300公里。
“本屆賽事亞軍,來自深圳的李素蘭,凈時成績2小時56分20秒!”
2018年咸寧馬拉松
2018年11月11日,咸寧國際溫泉馬拉松的主持人念出了李素蘭名字和成績的時候,龍彩英剛好撞線。 她的眼淚止不住流下來,旁邊的人很納悶:“你怎么哭了?”
“我姐妹破三了!”龍彩英為李素蘭高興。
四姐妹一起在梧桐山訓練
和李素蘭一樣,生活在深圳的龍彩英也是跑步業余愛好者。 她們還有李芬、楊小冬,在2012年和2013年因為跑步而結識,處成了姐妹一樣的好朋友。 有時候會約一起爬山、跑步,還會一起去外地參加比賽。 跑步這根線,將她們串在了一起。
接觸跑步十年的汪潺,是李素蘭從跑步里結識的另一位好友。 “我跑步有多久,知道蘭子就有多久!起初就聞其名,是‘跑圈站臺常青樹’,一直活躍在各個馬拉松賽場,”汪潺回憶道。 四年前,她和蘭子變得熟悉,受到其激勵,對成績有了進一步的想法,現在也已破三。
李素蘭(右)和汪潺(左)
對于李素蘭來說,這些好朋友是跑步給予自己的饋贈,也是她開始跑步時并沒想過的收獲。
來自福州的她從小就有著不錯的身體素質,喜歡跑跑跳跳。 但是囿于學習壓力和所處的生活環境,李素蘭沒接受過專業訓練,沒想過自己可以成為高水平的運動參與者,直到大三在學校運動會800米跑了第一。 當時她所就讀的福建農林大學不設高水平運動隊,要參加省及華東區大學生比賽,就是靠李素蘭這些在學校運動會上表現突出的普通學生。 就這樣,李素蘭獲得了多次代表學校出戰大賽的機會。 每次比賽前,有體育老師帶著他們進行訓練,她就在這些訓練中學會了如何熱身以及相對系統地備戰訓練。
那時候,李素蘭并不喜歡跑步。 她是學校女子排球隊的成員。 比起跑步,她覺得排球更有意思,講究團體配合又帶著對抗性,更有競技的感覺。
05大學時候李素蘭(前排中間)喜歡排球
2007年夏天,讀完研究生,李素蘭入職了北科生物的福州分部。 踏入職場,她有一年多沒顧上運動。 “這樣下去可不行!”李素蘭想重新回歸運動,湊不出打排球的搭子,她在2008年9月報名了一場福州當地的登山比賽。
這成為李素蘭人生新階段的起點。 登山這樣的戶外比賽,聚集著一群熱情開朗都愛運動的人,他們平時都在跑馬拉松,正計劃報名2009年1月的廈門馬拉松。 在這種熱潮下,李素蘭也報了全馬。 當時馬拉松 市場還沒熱起來,參與者稀少,只要報名就可以參賽,即便是李素蘭這樣從沒跑過長距離的人。
2009年廈門馬拉松是李素蘭的首馬
“你沒跑過馬拉松,先從半馬開始就好!”朋友們勸她。
“不行,你們都報全馬,我也想報!”李素蘭年輕氣盛,體力也好,報得義無反顧。 當時離開賽還有2個月,李素蘭在這期間跑了一次25公里的長距離,總跑量不到100公里,就跟著朋友登上了從福州到廈門的大巴車。
在廈馬,有跑友帶著,李素蘭的前半程還不錯,保持5分內的配速,差不多1小時40分鐘跑完一半。 但到演武大橋時,漫長的上下坡讓她體會到馬拉松賽場的艱難。 腿就跟灌鉛一樣,很重。 她一邊跑一邊停,顧不上看沿海的景色,滿腦子都是懊悔:為什么不聽他們的呀? 為什么要自虐啊! 后來只能慢慢走。
“小姑娘不要停,跑起來呀!”一個舉著旗的老人從她身邊跑過。 李素蘭跟著他又慢慢跑起來,直到終點。 那次她4小時12分鐘完賽,女子第79名。 “沒練就跑成這樣,很不錯”,福州跑友很肯定她的首馬戰績。
經此一役,李素蘭好勝心起來了,她想跑下去,爭取更好的成績。
但是,人在職場,會有很多變數。 李素蘭很快遇到了工作調動,從福州調到哈爾濱分部工作半年,接著又在2009年9月調回深圳總部,直到現在。 哈爾濱天氣冷,做干細胞研究的她又需要埋頭在醫院,她再次只能放下跑步,直到在深圳落腳后 才恢復跑步訓練。 當時,走在前沿的深圳有一個新發起不久的深圳奔跑者 馬拉松俱樂部,李素蘭也成為早期的隊員,練了半年,她于2010年3月在大連跑完了自己的第二場馬拉松。 成績是3小時36分,比首馬快近40分鐘。
在生物行業做科研工作的李素蘭,最開始跑步只是因為它的簡單易執行,沒想過可以在這個領域取得成績。
轉折是在2012年12月的珠海國際半程馬拉松公開賽,跑團的朋友要去參賽。 此前只跑過全馬的李素蘭嘗試著報了10公里跑,結果跑了第一。 她很驚訝,也很受鼓舞。 那之后,李素蘭的視線不再聚焦于全馬。 她開始更多地參與半程馬拉松和10公里。 比起全馬,半馬和10公里對體能的耗費要小很多,這對那時候月跑量不到200 公里的李素蘭更適合。
2012年珠海站臺
這些年來,在半馬賽場,李素蘭幾乎次次都能進前八,還在廣州馬拉松、廈門馬拉松、南京馬拉松、武漢馬拉松等大賽獲得過半馬冠軍。 盡管半馬能拿名次、贏獎金,但有時候,李素蘭在半馬和全馬比賽沖突時,李素蘭并不會功利地去做選擇。
2016年3月,陽江海陵島馬拉松與東莞國際馬拉松同期舉行。
李素蘭報了海陵島全馬和東莞的半馬。
半馬還是全馬?還是 全馬吧!
李素蘭在馬拉松比賽中
“我知道自己跑全馬并沒有優勢,但是我就想自己并非為了名次和獎金而跑,所以還是隨心意做了選擇。“那天晚上她和朋友在海陵島一起吃海鮮,夜里11點多才休息,第二天正賽時有些拉肚子,途中去了幾次洗手間,狀態不夠好,最后跑出3小時13分。沒想到的是兩位實力很強的非洲選手跑錯路線,最終,中國選手房廣霞以2小時57分35秒獲得冠軍,李素蘭獲得亞軍。
“亞軍獎金多少?”一起在海陵島的朋友很關心。
“我不知道,從來沒想過這個跟我有關系。”李素蘭回應道。
站到領獎臺上,她才知道獎金有2萬多! 這是她在跑步路上收到的最豐厚的一筆獎金。
為健康而跑,但收獲的不只是健康。 李素蘭很感慨跑步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 它是一個積極因子,帶著她抵達了現在的生活。
因為跑馬拉松,李素蘭被公司領導授予“北科精神獎”,
她是一位科研工作者,跑步是生活的加分項。
李素蘭與丈夫也是因為跑步認識的。 同處一個跑團的丈夫會不那么在意自己的成績,熱心地為跑友提供后援服務,這讓她心生好感。 兩個人結婚多年,跑步與運動精神在他們的生活里無處不在,對女兒Ruby的影響甚遠。
“媽咪,你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是跑不過前面的人嗎?”Ruby在更小的時候會這么問。
“我覺得第二名、第三名也很棒。比賽的人很多,我覺得不管第幾名都是我付出努力收獲的。我們要尊重自己的努力。”李素蘭回答。
現在的Ruby 8歲,讀小學二年級,已經明白運動員的光環和榮耀并非冠軍專屬。 李素蘭跑完比賽回家,她會關心媽媽的成績,但不管什么成績,都會鼓勵媽媽:“你很棒,我知道你已經盡力了啊!你這么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做得很好。”
李素蘭和女兒Ruby
有一次,Ruby報名準備參加一場游泳比賽。 但是趕上了生病,在比賽前才剛痊愈。 “這場比賽有點強度,要不然先放棄吧。”李素蘭勸女兒。
“我想去試一試,我想去看看大家是怎么游的,見識一下。”Ruby沒同意。
“那你要關注自己身體,不要太拼,要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去游,結果不重要。”李素蘭叮囑著。
“媽咪,你猜我是小組第幾?”比完賽,Ruby很興奮地跟媽媽分享,“是第10名!小組最后一名,但是我很順利地完成了,沒有不舒服。”
“完成比賽,你就是最棒的一個!”對于女兒的豁達,李素蘭深感寬慰。
在競技的賽場,誰都無法做到直線上升。 有時候,傷痛和停滯帶來的挫敗,會讓人帶著警醒走得更遠。
2009年到2025年,李素蘭已有16年“跑齡”。 44歲的她每周兩次隨團隊訓練,平時自己夜跑,仍在持續PB。說起來,她要感謝2013年的一次意外受傷。
那時候,李素蘭狀態原本非常好。 2012年12月,上海國際馬拉松,她跑出3小時09分53秒,在創造個人PB的同時,達標馬拉松國家一級運動員標準,并成為深圳首位女子馬拉松一級運動員。 轉年3月,她在鄭開馬拉松跑出3小時03分15秒,再次PB。當時,鄭州分公司一幫同事特意到開封為她加油,又把她接回鄭州,場面很熱烈。
李素蘭參加鄭開馬拉松
2013年10月,她到北京參加了一場百公里越野比賽,并以第三名站上領獎臺。 但是平時一個月才跑150公里 左右,她的身體很難承受長距離越野賽的強度。 賽后,李素蘭距腓韌帶受傷,而且并發筋膜炎,疼得厲害,進行了一個月的康復訓練和治療才慢慢好起來。
在那一個月,李素蘭沒辦法跑步,心態也有些變化。 “對于業余愛好者來說,追求成績成了其次。不受傷,一直跑下去才是最幸福的事。”為了緩解不能跑步的痛苦,她選擇了練力量,沒想到誤打誤撞,力量訓練成為后來的她在年歲漸長時,保持競技狀態的底氣。
2017年3月生完女兒,她在8月恢復訓練,開始完全跑不動,以7分多的配速跑一公里,就渾身不舒服,“當時就想,我還能跑起來嗎?”但是因為她一直沒間斷力量訓練,身體的基本素質沒問題,所以恢復得很快。 兩個月后,她去江蘇常州參加半程馬拉松,以1小時32分的成績排名第八,重拾信心。
2015年在廣馬贏得半馬冠軍
所以,現在的李素蘭回想起來,認為“那次受傷是一個里程碑”。
體育的賽場里,有時候的停頓是為了更好的沖刺。 而李素蘭的傷停,讓她對跑步回歸到單純的喜歡,對成績不再有太強烈的渴望。 做好日常訓練,在比賽里順其自然,是人到中年的李素蘭現在所堅持的。
“未來,我覺得自己有機會全馬沖到250內,半馬120,但這些的前提是不受傷。”李素蘭計劃著。
本條內容創作團隊
作者:南瓊
編輯:WR China Team
圖:被訪者提供
投稿、應聘兼職作者,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