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羽毛球以一種近乎于瘋狂的漲價趨勢讓這一曾經的大眾運動在向輕奢運動發展。從半年一漲到三個月一漲。好的羽毛球貴如黃金。無論多少次的理由都是毛片成本上漲,運動人群增多。供求關系導致價格上浮。而無論多少次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結局,那就是"還會漲的”。
武漢的一個近乎于邊陲小鎮的地區一場球費從三年前的不到20到如今的50左右,在杭州這樣的城市球友也不得不為了減少羽球費用減少品牌球的使用改為嘗試價格更便宜的小眾品牌。
“月薪2萬打不起羽毛球”正在慢慢變為現實。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渴望一個把羽毛球價格打下來的英雄。甚至許多高考生在人生重大考試過后許下的愿望,都是“把羽毛球的價格打下來”。而榮昌羽毛球在鹵鵝巨大的流量加持和羽毛球順利銜接下,接下了這萬眾矚目的期待。
開售當天,號稱把“羽毛球打價格打下來”的直播間瞬間累積5萬人,這其中應該還有非羽毛球愛好者參與,可以說羽毛球很少有如此的流量,這也是一次破圈的宣傳。當天也上了3款羽毛球,分別是鵝毛項羽S01,榮昌高翎,以及3只裝娛樂球。本文將從耐打度,毛片分級,做工等方面做個簡單測評總結。
項羽S01
這一款球我可以先總結結論,物無所值,水分過多。
宣稱一級鵝刀翎,之前定價298在直播間給家人們190做福利的S01,包裝與材料直指深圳某超,但彼時直播間卻屢屢碰瓷說毛片好過亞某龍。在武漢打了六七年RSL的我對這個品牌有一定的熟悉度,也想看看它有沒有和其叫板的能力。
做工用料
從外觀和做工上來講,S01乍看有些樣子,全圓鵝毛,膠水工整。潔白度也是不錯的。
在球頭這方面用的是臺纖加碎木雙拼。
但如果這個企業一開始就是把這個球當做298的高端球來做,全軟木或者三拼應該不是苛刻的要求吧。
耐打度
世界頂級的比賽用的都是鵝毛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鵝毛相對于鴨毛而言有更好的韌性,具有更優異的耐打性能。但這次試打并沒有體現它耐打的明顯優勢。
共測試三顆球,全部以純新球起手。
男女混雙熱身10分鐘左右,女生伴隨熱身殺球。用后效果如圖。
中羽3到4級水準男雙對抗。僅打到6比6,因為打到一根毛飛行無法保持歇菜。并且伴隨明顯的炸毛。
晨練群大概中羽2到3級水平。使用一局后效果如下圖。
理毛過后第二局打到7比5無法平穩飛行結束。
從耐打度上面來說,只有強度較低時能撐住一局加7分左右的小局。在大眾中間層次強度稍高時耐打明顯降低。無論強度高低,容易炸毛這個現象保持不變。我們可以從細節上來看到這個球為什么容易炸毛。
這些球中部分都存在毛絲開叉或者是較散不夠細細密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可能,一個就是這個毛片本身就夠不上所謂一級毛片的標準。第二個就是為了追求一級標準,增加毛片的潔白度,過度清洗,導致毛片的油脂含量降低。無論哪一種,都不應該出現在定價190更別說原定位298的球上。
從這款球上架開始,或許該廠就想好了標一個虛高的價格,然后通過大幅度降低價格來營造優惠。并且在五萬人的直播間準備一兩千筒球的三瓜倆棗饑餓營銷。這一套在5到10年前可能還有點用。在現在這種年代多少讓人覺得有點惡心。
并且開售當天只是榮昌羽球工廠的交付儀式,所以這個S01用的是不是榮昌鵝毛也不明。我只能說在江蘇宿遷的工廠,用上項羽的名號做一款這樣的球來愚弄世人,無異于把人忽悠瘸了再給他賣副拐,但現實并不是小品。以這樣的質量與價格,不會實際的影響羽毛球的任何格局。我都懷疑或許那個口出狂言的主播只不過是從deepseek上查了下羽毛球企業,就隨手挑一個來碰瓷亞獅龍的名字。
榮昌高翎
相比于S01,榮昌高翎135的價位,并明確冠上榮昌名號的這款球才是當晚的主打。
但問題是榮昌一直是鹵鵝出名,對于大多數不了解的人可能會下意識的以為榮昌球一定是鵝毛球,但這款球卻是鴨毛球,雖然宣傳的是全圓鶿鴣鴨,(同級前提比較,鶿鴣鴨是鴨毛中性能最好的毛片)但不免有點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做工用料
首先從做工用料來看,并不是之前傳言的“鴨拉直”毛片厚度和毛桿粗細屬于中等。盡管他的商品詳情并沒有標注是幾級毛片,但夠不上一級。球頭還是雙拼,膠水仍然是工整的。這一點倒是值得認可。
潔白度方面也是標準。但觀察過多個球,發現球毛片散絲不夠細密的情況直觀上看比SO1更為明顯。毛片分叉等品控明顯也比SO1下來一截。
耐打度
一局中羽2到3級男雙對抗后狀況如圖。
一局中羽2到3級混雙對抗后狀況如圖。
一局中羽3到4級男雙對抗后狀況如圖。本局強度稍大,球堅持到12比11分左右飛行已經明顯不穩,一局勉強撐到到結束。
從這個價位和耐打度來看,135是如果放到大廠賣價格還算是合理價。同時在試打球3個中有一個明顯值得認可的點,就是飛行較為穩定,沒有出現新球晃動的情況。炸毛情況倒是相沒有SO1那么夸張。
但這款中規中矩的球,頂著135的價格,顯然也不能成為那個斬羽毛球價格于馬下的英雄騎士。同時這款球也只能在中羽3級或者以下應用,再稍微提級上強度恐怕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水平需求。
最后一款娛樂球就不再測評,其做工和毛片我實在找不出室內場地匹配的人群,僅僅實圖供大家參考。
小結
7月來臨,一場安洗瑩的高價簽約價格戰落下帷幕,一個女運動員獲得如此之高的商業價值,側面也反映出羽毛球近幾年的商業熱度上升趨勢。這個羽毛球企業錯在了沒有伸縮如意的定海神針,卻攬下了與整個行業天兵天將對抗的使命。這個在直播中說技術已經進步到一只鵝能做一個羽毛球的企業,球筒上甚至都沒有球速標識。
我們并沒有等來那個把“羽毛球價格打下來的”英雄。反而看到了各大品牌羽毛球將要再次提價的消息。而不幸的是,漲價的消息可能遠遠比“價格下來的”的期望來的真實。
羽毛球進入一個溫水煮青蛙的漲價僵局,未來的發展如何?是人造球能打開空間,還是毛片市場能供應平衡?一切都是未知。
出路或許人們正如球友一個無心的玩笑--“讓小米來做,讓雷軍進場吧”!
附言:特別感謝專業羽球博主“星醬badminton”對于本文羽球毛片分級等專業知識提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