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Beckham
Cate Blanchett
無論你屬于以上哪一類,但無一例外,大家對溫網都有一種共識——它是世界上最時髦的網球賽事。
Eddie Redmayne
Olivia Rodrigo
溫網官方曾經放話:“我們大概擁有世界上最會穿的觀眾。”
的確,由王室成員、社會名人與當紅明星組成的看臺觀眾,將溫網賽場變為一場名流社交的盛會,尤其是受邀進入皇室包廂的各路名流,都需遵守得體著裝的穿衣規則:比如男士必須著正裝;女士禁止穿短裙,裙長需到膝蓋以下等等。
因為這些嚴格的dress code,溫網看臺也被譽為“老錢風大本營”,受到球迷以外、眾多時尚愛好者的追捧。
Maria Sharapova
更為出名的,還有溫網為參賽選手制定的“純白規則”:選手們必須全身穿著純正的“溫布爾登白(Wimbledon White)”上場,米白、奶油白均不合格。
爆冷出局的Coco Gauff,
貢獻了2025溫網賽場最佳純白造型
這條自1877年溫網首次舉辦以來就確立的規則,至今仍未改變,甚至在2014年官方細化規則后變得更加嚴苛了。比如規定除網球服外,選手的內衣、鞋底也必須全白,連鞋底紋路有色也不行。這自然也招致了不小的爭議,成為大家談論溫網時繞不開的話題。
不過我們最好奇的是,在四大滿貫里,為什么只有溫網有“純白規則”?
要講清這個問題,不得不提12世紀一項名為“Jeu de Paume(掌球戲)”的室內運動。在最初版本里,參與者用雙手作球拍,將球來回拋擊。準備發球時,發球者會呼喊“接住”,而這個“接住”,在古法語中便是“Tenez”,也是如今英文詞“Tennis”的由來。
這項運動在當時的法國宮廷極為流行,逐漸衍生出穿全白服飾打球的傳統——代表貴族式的優雅審美。到了16世紀,隨著掌球戲風靡歐洲,這一早期“純白規則”也掀起一陣時尚風潮。
網球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非常流行,
那時人們已在遵守純白著裝規則
1873年,英國溫菲爾德少校發明了現代網球,其規則就借鑒自“Jeu de Paume”,順帶將運動中穿白衣的傳統也保留了下來。直到1877年首屆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正式將穿純白服飾定為一項賽事規則,并延續至今。
法國網球選手Suzanne Lenglen
在溫網比賽中穿著純白網球裝
如果從“純白規則”的早期形成來看,它無疑是一種身份與財富的象征。畢竟,只有從不擔心衣服被弄臟的貴族精英階級,才能無所顧忌地在運動中穿著白色。
另外,從功能上看,白色反射陽光的特性,能讓它在穿著中保持身體涼爽;同時相比其他顏色的服裝,淺色衣服不易顯露難看的汗漬,更能滿足精英階層維持體面穿衣的需求。
而對于溫網來說,用148年時間堅持一項貴族禮儀,其實也是在維系自身“歷史最悠久”、“最具聲望”網球賽的地位。同時與其他賽事區別開,成為四大滿貫中最特別的存在。
繼溫網之后,美網、法網、澳網相繼誕生。
起初,和溫網一樣,在其他三項網球賽事中,選手也多以白色網球服出場。倒不是因為它們也有“純白規則”的著裝傳統,而是在當時,幾乎所有網球選手都只能選擇現成的衣服,不僅款式單調,色彩單一,更無法展現個性。
1971年,網球選手Chris Evert和Billie Jean King
身著白色全蕾絲網球裙現身美網賽場
轉機來自于一位叫Ted Tinling的設計師,出生于英國,但在法國蔚藍海岸長大。他在網球運動的黃金時代投身其中,致力于為運動員設計出獨一無二的網球服。
1949年在溫網賽場引發時尚“丑聞”的Gertrude Moran的網球服——在不違反純白規則的前提下,在開衩網球裙下加一條純白蕾絲襯褲;還有Billie Jean King在1973年贏得“性別之戰”時所穿的裝飾藍色亮片的迷你網球裙,都出自Tinling之手。
1949年,Gertrude Moran身著
Ted Tinling設計的網球服與蕾絲襯褲
1973年,Billie Jean King在與Bobby Riggs的“性別之戰”中,穿著Ted Tinling設計的藍色拼接網球裙
Emma Stone扮演的Billie Jean King,
在電影《性別之戰》中穿上了同款復刻網球裙
印象深刻的還有最年輕美網冠軍Tracy Austin,1979年,16歲的她身著Tinling設計的粉色蕾絲連衣裙贏得了決賽。
她在之后的采訪中這樣說道:“Ted的出現(為網球運動)帶來了色彩的綻放。每位選手都有專屬的服裝,展現獨一無二的個性。”
此后,除溫網外的其他網球賽場,都出現了各種顏色的網球服。年輕的網球選手們通過這些不一樣的網球裝,表達個性與時尚。
大坂直美也是球場最佳造型常客
正如前文所說,溫網“純白規則”的底層邏輯,是一種精英式的優雅美學。
這與近年來持續流行的“老錢風”、“靜奢風”本質一致,都在追求有閑階層那種安靜、穩固、持久不變的生活方式。
Priyanka Chopra
Andrew Garfield
Monica Barbaro
可以結合溫網另一項傳統——場內“零廣告”來理解。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過,溫網賽場除了標志性綠草地與純白著裝的選手,幾乎看不到任何明顯的廣告。
比如Rolex,作為溫網多年來的贊助商,其標識雖被允許存在,但往往只出現在計時設備的細節處;Ralph Lauren則通過為工作人員打造賽事制服,才讓logo出現在場內。
這與其他比賽大量植入廣告的做法大相徑庭,溫網通過嚴格控制贊助商的曝光,讓賽事始終保持一股純粹性。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包括“純白規則”,也讓溫網展現出與其他賽事全然不同的文化稀缺性。
正是這份稀缺性,讓溫網不僅僅是一項網球賽事,更是成為上流社會文化品位的象征。
而那條看似簡單的“純白規則”,就像可復制的流行趨勢,讓渴望“穿得像老錢”的年輕人有了模仿、靠近的方向。
在這一勢頭下,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網球大軍”,并選擇白色網球服展現自己的時尚屬性。比如好久不見的賈玲,就帶著新結識的“運動搭子”汪順打起了網球,雖然自稱“人菜癮大”,但依然能感受到球場交鋒的快樂。
而她所穿的白色T恤、風琴褶網球裙、訓練鞋,都來自lululemon夏日系列。她還別出心裁,疊穿了一件幻彩混色的工字背心,雖然變得沒那么符合“純白規則”,卻給人一眼沁涼的清爽感。
其實,像賈玲這樣熱愛純白,又偶爾想要“玩點顏色”的運動女孩還有很多。她們就像上世紀70、80年代那群想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的女選手,用不可復制的多彩網球服,在溫網以外的球場盡情釋放自我。
稍早前的法國網球公開賽上,從法網新晉女單冠軍Coco Gauff到俄羅斯選手Anastasia Potapova,都穿著色彩獨特的時尚網球裙,在復古紅土球場自在揮拍。
Coco Gauff
Anastasia Potapova
職業球場上如此,日常運動中就更不受“色彩規則”的拘束了。
來看看賈玲的另一套運動裝:搶眼的lululemon Wunder Train樹莓粉色工字運動背心搭配同色運動短褲,搶眼的“火龍果色運動穿搭”輕輕松松拉高回頭率。可以想象,穿這樣一身造型出現在運動場,該有多吸睛。
如果說追逐“純白規則”,是出于對現實世界的逃避與安慰心理;那么選擇彩色服飾,則是在同樣不確定的經濟背景下,傾向于對情緒正反饋的消費追求。
因為無論是穿著彩色服裝,還是在運動場揮汗如雨,得到的都是最及時、正向的反饋:讓腎上腺素極速飆升,感受興奮、熱血與活力……帶來一種屬于經濟上行時期的美感。
本質上來說,尊崇純白著裝規則與選擇彩色網球服,代表了兩種不一樣的時尚態度。沒有哪一種更好,全憑你的喜好。
看到這里,你大概也明白了,溫網堅持百年的“純白規則”到底是為什么。你可以不認同,但無法否認,它已是溫網最經典的文化價值符號。當然了,看膩白色的你,也大可以選擇更具個性的彩色網球服。
畢竟,自己喜歡才最重要,不是么?
編輯:Tristan
設計: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