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賽事熱度,正在轉化為一股前所未有的參與推動力。
卡塔爾、仁川、重慶、澳門到眼下緊張激烈的WTT美國大滿貫……近年來國內外遍地開花的乒乓球賽事吸引來了一批熱衷觀賽的球迷。在這些熱情的澆灌下,運動員、賽事主辦方、贊助商正在乒乓球產業內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態位。
然而,在產業的上下游環節還有一些變化正在發生:球館里,都市白領的身影越聚越多;課表上,面向成年人的班次愈加緊湊。
這些都是賽事光環映射之下,乒乓球產業生長的又一段明顯軌跡。
暑假還未正式到來,許昕、張繼科等多名世界冠軍的乒乓球培訓招生通道已經爆滿。
這邊,許昕的Xuperman連續數年舉辦暑期夏令營,并在今年進一步升級——前往日本觀看WTT賽事、與當地球隊交流訓練、游覽東京迪士尼樂園等。借助業內資源和影響力,許昕打造出國外常見但國內乒乓球領域鮮有的「學玩一體」模式。
圖源:Xuperman社媒
另一邊,近年來轉型為教練的張繼科針對暑期青少年培訓的「黃金節點」也有所行動—— 其所在機構開辦了15天為一期,共計3期的訓練營。
從公開信息來看,除大滿貫球員張繼科這塊「含金量」十足的招牌外,營內還有前國手郝帥、尹航等指導嘉賓坐鎮。 在不少家長眼中,標價6500元的「大師課」性價比拉滿,報名通道開啟不到十日,人數就突破了2700人。
除了他們,知名退役運動員王楠以及指導過樊振東、王楚欽等人的國乒教練吳敬平,也長期開辦進行著乒乓球培訓活動。盡管這些出圈的乒乓球培訓課在開展形式、落地城市等方面存在差異,但其主體仍圍繞著青少年,與傳統體育教培的邏輯并無不同。
然而,在這樣看似常規的乒乓教培現狀下,逐漸有了一些有趣的新現象——乒乓球培訓課的咨詢區里,涌現出不少為自己報名的成年人。
他們有的打聽私教培訓費用,有的詢問球臺收費標準,還有的就算已明確超過青少年班的年齡門檻,也要在評論區充當氛圍組:「20歲的小朋友可以報夏令營嗎?」「決定從30歲開始學,退休直接參加老年組比賽?!?/p>
Xuperman夏令營社媒評論區現狀
值得注意的是,張繼科除了親自帶教外,還曾錄制過一套乒乓球「大師課」——64節課覆蓋入門、進階等不同訓練背景人群?!复鬂M貫」光環加持下,這套售價199元的課程上線4小時銷量就已突破5000單,總銷售額更是接近百萬。
「買了我的課,只要你們認真學,肯定漲球。這相當于我在一對一給你上課了?!箯埨^科曾在直播時這樣說。
隨著這套錄播課的走紅,張繼科及其培訓機構也走進全年齡段乒乓球愛好者的視線。為承接并轉化這些流量曝光,他還在這個夏天辦起了民間挑戰賽,名稱簡單直白——「張繼科杯」。
據官方公告,比賽將于7月18日在杭州臨安體育文化會展中心正式揭幕,獎金池為15萬元并特設成年組別,報名不收取任何費用,而購買過機構的「大師課」是唯一門檻。
很快,1200個參賽名額在不到40個小時內全部報滿。其中,成年男子組更是以638人的數量高居所有分組規模榜首,成年女子組參賽規模也遠超小學、中學同性別分組。
「張繼科杯」部分賽事信息
從看球到學球,城市打工人們對乒乓球運動參與度不斷加深,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變化,隱喻著一大事實——乒乓球生態,正在經歷一場從圍觀到參與的革命。
是什么力量推動城市打工人們走進乒乓球館?這背后有一條清晰的傳導路徑。
首先,巴黎奧運會國乒包攬五金的表現在網絡內外點燃了巨大流量,隨之而來的是馬龍、樊振東、孫穎莎等球星們持續出圈。而WTT系列比賽、中國乒超聯賽等緊密銜接其后,成功守住了大眾的關注窗口。
乒乓熱度并未因奧運結束就消散,反而一波接一波推動著潛在參與者——球迷,邁出嘗試腳步。
「去年奧運全網都是乒乓球的消息,看了幾場國乒的比賽就徹底入坑了?!宫F居北京的小孟是一家乒乓球連鎖培訓機構的長期會員。她表示,被賽事吸引后,自己開始和朋友去場館打,當發現真的對乒乓有興趣后就開始找機構上課。
社媒上,不少乒乓球愛好者的「入坑」路徑與她有著相似之處。在超300萬熱度的,他們將找場館、搭子和教練的需求鋪滿討論區。
不僅如此,隨著乒乓球市的火熱氛圍在城市進一步至擴散,除了形式各異的乒乓團建、員工比賽外,還有不少公司直接將球桌搬到工位旁,打工人們也緊接著將辦公室、會議室爆改成球場,把同事、客戶發展成自己的球搭子。
社媒上關于「打工人打乒乓」的討論
氣氛烘托到這兒,當有意深入接觸這項運動時還會有不少人發現——乒乓球在都市的入門條件,對打工人格外友好。
一張球臺對應著不算高昂的場地費用,一柄球拍數十到數百元、豐儉由人,一套常規運動服飾……這種低門檻、輕投入特性,使之成為羽毛球、網球和匹克球等常見項目外,一種高性價比的都市運動解決方案。
對這樣的趨勢,置身一線的從業者已有明顯感知。
「巴黎奧運會期間,我們十家門店一度滿臺了。從那時開始,來打球或上課的主要來自大廠,男女比例差不多,一周2次左右?!购贾莞H鹦瞧古仪蜻\動中心的負責人福指導介紹道。
需求催生供給。當越來越多打工人有意進入專業場館精進能力時,乒乓教培機構的機遇就來了。
對應地,不少一線城市涌現出新興俱樂部,它們選擇落地在交通便捷的商圈附近;營業時間普遍延長,以服務下班后運動需求,從物理和心理上拉近了與上班族的距離。
杭州福瑞星乒乓球運動中心成人課銷量走勢 圖源:受訪者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場館升級,乒乓球教培產業的服務模式也在變革:針對成人打造更靈活且門檻更低的培訓內容,已成一大趨勢。
「市面上關于成人付費的模式主要有預定球臺、私教、夜間團課這幾個類型」福指導還補充道,「現在自媒體發達,有些水平比較高的博主也會租借我們的場地線上授課,這主要是針對異地學員。」
據他的觀察,杭州目前的球臺雙人及以上收費為25-75元/小時,會員暢打價格在800-1500元/年。在這些常規收費項目之外,線上預約、單次體驗、針對零基礎成人推出的「短平快」入門培訓內容也在不斷更新。
正如有些機構創新推出「輕量課包」,將握拍、步法等基礎知識拆分成更易入門的碎片化課程,針對不同學員則有發球、反手等技術的個性定制強化課。在社群互動層面,則有社交色彩濃厚的團體、雙打友誼賽等活動。
乒乓球培訓機構舉辦的成人賽事 圖源:受訪者
刻板印象中,乒乓球「難學」又「無趣」的壁壘,在球市熱度與產業運營的雙重推動下走向消融。
然而,當這兩股力量持續匯聚,它所孕育的未來,可能遠超當下乒乓球產業的想象。
當大量球迷與都市打工人真正「下場」,融入乒乓運動社群,其角色也從「圍觀者」躍升為參與者,這將催生乒乓球產業出現多個深層次變化。
首先,這直接關乎著 乒乓球愛好者形象的重新建構 。
在快節奏傳播時代,為高效識別、記憶人或群體,「打標簽」無疑成了最常見的手段之一。 而 近年來在乒乓球圈內,少數極端球迷的網絡罵戰、線下追私等偏執行為,使乒乓愛好者形象常外界籠統地打上「瘋狂」「非理性」的標簽。
但在現實生活, 他們中的大多數或許只是為了釋放壓力的上班族,是想精進技術的中年發燒友,亦或是為了充實退休生活的「銀發」人群…… 當這些多元、和諧的群體畫像被更多視線注意到時,外界對乒乓球球迷圈層的認知偏差也有了矯正的可能。
部分乒乓球飯圈爭議
其次,對于乒乓球教培市場本身 , 這股「成人學球」風潮正在緩和過于依賴青少年生源的尷尬局面 ——傳統青少 年教培市場常受制于學期節奏,寒暑假的喧囂與學期內的冷清形成鮮明反差,場地、教練等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日益增長的成人學員數量則幫助教培機構穩住了「學期內淡季」的需求波動,映射到行業,這更像在體育教培頻頻「暴雷」環境下的一股韌性。
同時,由于經濟自主性更高,成人學員在購買課程、裝備更新等消費上更自由。
當都市打工人走進乒乓球培訓機構,緊接著的球臺預訂、系統課程、裝備購入等一系列消費行為則構成了完整的閉環—— 參與者也是消費者,是溝通行業生態每一環節的流動血液。
從圍觀「熱鬧」的觀眾,到深度參與的用戶,乒乓球正嘗試通過運動成本投入的「漏斗」將賽事熱度留存為真金白銀的消費力與行業增長潛力。
火熱的乒乓球賽事現場
不囿于乒乓,若找對賽事切口,這樣的模式在其他項目同樣有實現的可能——眼下爆火的蘇超之于足球產業,其實也是這樣的存在。
很多時候,「看熱鬧」的意義不僅在于熱鬧本身。 對體育產業中的場館、教培等主體而言,如何將這些潑天而來的流量轉化為實際收入并留存,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說回乒乓球產業,若能找準合適路徑并穿越流量迷霧,其存在意義也有了新的詮釋內 涵: 在不遠的將來,「乒乓」二字或許可以煥發更多活力,真正成為一種現代城市生活的潮流運動方式。